“彬彬有礼”在乘务学生教育管理中的特殊效应初探  
2016-12-22
 

摘要:彬彬有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要求人体貌兼习、文质彬彬。学生教育管理中,彬彬有礼教育是空中乘务专业学生教育的核心组成成分,在教育管理效果上具有扩大效应”,在教育途径上具有“传递效应”,在教育过程中具有“连动效应”。作为辅导员,要建立相应的制度来保障彬彬有礼教育效应的发挥,并以此为契机加强自身修养和素质提升。加强礼仪教育已成为提高国民素质的当务之急,培养彬彬有礼的大学生,应是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

关键字:彬彬有礼  乘务  教育管理  辅导员

彬彬有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儒家“礼”思想中的优秀文化成分,是孔子文质思想的精髓。彬彬有礼,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有礼貌,出自《史记·太史公自序》。彬彬有礼文化要求人:文质相符,彬彬有礼,孔子主张的“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便是体现。我国之所以被称为“礼仪之邦”,与古代教育家重视“礼 ”的教育是分不开的。古代礼仪教育强调从日常抓起,体貌兼习、文质彬彬,举止与表情一致,行为美与心灵美统一。孔子在教学中便非常重视对学生日常行为方面的礼仪培养教育,他要求学生衣冠整齐,走有走样,坐有坐姿,为人处事彬彬有礼、温文尔雅。

现代社会文明发展对服务业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空中乘务作为高端服务业,代表着服务水平的高层次。新阶段的空中乘务人员不仅要精通业务,恪守执行操作规程,更要以温文尔雅的人格魅力、礼貌妥帖的服务细节展现空乘人的高端与大气。彬彬有礼是讲究的礼貌交往、文明用语,注重仪表、衣着整洁等行为规范,更是空中服务过程中必须共同遵守的行为礼节,它展示亲和力、形象和礼节,反映空中乘务员内心职业的归属感,展现出高端服务业质量,表现出一种独有的规范性、温馨性和神圣性。

在乘务专业学生工作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并积淀下来的学工文化中,彬彬有礼教育是空中乘务专业学生教育的核心组成成分,是空中乘务专业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民航服务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学生工作实践表明,“彬彬有礼”教育在乘务学生教育管理中具有特殊的效应。在教育管理效果上,具有“扩大效应”。在教育途径上,具有“传递效应”。在教育过程中,具有“连动效应”。

“彬彬有礼”在乘务学生教育管理中“扩大效应”主要是指,彬彬有礼教育效果在能够从空中乘务员身上得到扩大。空中乘务员在普通人看来是具备高雅气质、规范礼仪的高端人才,是一般人日常生活仪容仪态效仿的重要对象,在礼仪示范方面具有一定的权威性。高校学习环境中,普通院系女生也会以乘务专业学生的标准为自己的标准,提升自己的外在礼仪和仪表形象。2015年乘务学院开设的化妆课、形体课,便吸引了各个院系无数名老师学生前来学习。2016年3月志愿者服务月中,乘务学院专门对全校女生进行礼仪训练和化妆训练。2016年礼仪展示活动中,乘务学院学生也被邀请到部分院系进行礼仪动作指导等等。在乘务人员的工作环境中,随着民航业的发展,乘坐飞机出行的旅客与日俱增,遥墙机场、蓬莱机场、流亭机场机场每天的客流量在6000到8000不等,旅客来自五湖四海又去往天南海北,如果旅客在乘机过程中受到空乘人员真诚热情,谦恭随和,耐心周到等彬彬有礼修养的感染,也将会将彬彬有礼的效果带到全国各地,带给不同人群。乘务学生不论是在校学习期间还是工作期间,都对彬彬有礼效果的扩大具有难以估量的作用。

“彬彬有礼”在乘务学生教育管理中的“传递效应”主要指的是,从文化传承角度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纵向传递,从人际关系角度是对礼仪文化的横向传递。彬彬有礼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历史上对于塑造中国人形象素质、内在涵养等方面均产生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对个人文化修养的展现具有积极意义,也是对中华民族文化性格的展示,摆在乘务专业学生学习的突出地位,具有可传承性。对乘务学生进行彬彬有礼教育本身就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增强文化自信意识,也有利于展现优良的民族个性特征。从人际角度看彬彬有礼具有横向的传递性,人们交往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味的单向交流,而是互动的。心理学家拉扎勒斯在情绪的认知评价理论中讲到,个体在交往的过程中,对自己情绪的调控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个体的认知过程要经历评价、初评价、再评价三个过程。也就是说,个体会通过环境的反馈调整自己的情绪方式和行为方式。交往过程中双方,一方彬彬有礼的形象气质会对另一方情绪和行为方式产生一定的反馈,另一方会根据反馈调整认知行为结构,表现出与彬彬有礼一方行为相符的举措,这本身就是对彬彬有礼文化的个体间互动的传递。从更深层次上来说,彬彬有礼的传递性本身也承载着空乘职业所需传递的职业公信力。

“彬彬有礼”在乘务学生教育管理中的“连动效应”主要指的是,教育与管理连动、内在修养与外在形象连动。彬彬有礼教育有利于加强学生管理,对学生彬彬有礼的管理也是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近年来,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无论是学生还是普通民众,中国人的文明素质正受到越来越多的指责。 不会问候,随地扔垃圾吐痰,言谈举止粗俗,坑蒙拐骗等等不文明现象玷污了泱泱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美好形象。在学生管理中,对学生进行彬彬有礼教育,要求学生相互致敬、微笑、问候、鞠躬等正向的引导,有效了避免了学生管理中的不文明现象的发生。建立有效的学生管理制度,对不文明现象进行及时的惩戒和整改,能够保证彬彬有礼教育的贯彻执行。乘务学院在成立一年来的工作中,课堂上进行彬彬有礼教育,开设《礼仪课》的同时,也建立了完善的准军事化行为规范管理制度,在短短一年中,学生形象素质取得了显著提高。内在修养和外在表现这是一种形式与内容的关系的,彬彬有礼的内在修养通过外在形象来展现,彬彬有礼的外在行为也会增加内在修养的沉淀。乘务学院对学生的培养理念是“外树形象、内强素质”,这种理念正是对形象和素质连动效应的有效运用。在经过一年的学习后,乘务学院学生不仅仅礼仪、化妆、形体、体能、舞蹈方面有了长进,在学科竞赛中也获得国家奖26人次,其中2人获得国家冠军,获得省奖28人次;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获得国家奖3人次,其中1人获得国家一等奖,英语A级考试中更是达到了93.3%的通过率。这正是对彬彬有礼培养效果的最好诠释。总而言之,彬彬有礼在学生教育和管理、内在修养和外在形象培养中具有连动效应,教育和管理、外树形象和内强素质相得益彰。

作为辅导员如何保障“彬彬有礼”特殊效应的有效发挥呢?

首先,要根据工作实际建立相应的制度保障。在滨州学院乘务学院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在文明礼仪标准、言语标准等方面,建立了杜绝不准行为、忌语之类的刚性礼仪负面清单制度,《管理条例》中对行为底线进行了明确的界定,使空中乘务学生在一日常规和文明礼仪方面有所不为;而且进行了提倡积极行为、积极语言之类的柔性礼仪正面引导,在日常教育管理中要求学生见面问好、站坐有姿、眼里有活、手眼勤快,使其在一日常规和文明礼仪方面有所为。乘务学院学生教育管理正是刚柔相济、除糟扬善。

第二,以此为契机加强辅导员的自身修养和素质提升。因为育人工作是个“细活”,彬彬有礼不仅体现在各种专门的场合和活动上,更体现在日常工作和生活时对细节的把握上。对乘务学生生活的引领,学生学业的督促示范,学生成长的悉心指导,每个细节都会对学生产生直接的有力影响,对学生思想、行为产生作用。因此,年轻辅导员要树立“彬彬有礼”意识,精益求精的追求精神向度的彬彬有礼引导,精益求精的追求日常细节的彬彬有礼示范。根据彬彬有礼的特殊效益——“传递性”效应,辅导员对学生也应该践行彬彬有礼,遵循师生之道的礼仪之道,不诳语、不妄为、不情绪败坏,要互相尊重、要体谅、要关爱、要彰显师道尊严。彬彬有礼应是乘务学院全体辅导员老师乃至全社会老师追求的最高境界。

孔子曰:“不学礼,无以自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加强礼仪教育已经成为提高我国国民素质的当务之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 明确指出 :“开展必要的礼仪、礼节、礼貌活动 ,对规范人们的言谈举止,有着重要的作用。”要“引导公民增强礼仪、礼节、礼貌意识,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弘扬中华礼仪的优良传统,提高乘务学生乃至全社会的礼仪水平,培养彬彬有礼的大学生,应是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

 

 

 

参考文献:

齐晓红.彬彬有礼:孔子文质思想的哲学意蕴及其现实意义[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2.32(5):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