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舱文化研究所是隶属滨州学院的校内科研机构,2017年筹备成立。
客舱文化研究所现有主要成员27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博士2人。研究所负责人为乘务学院宫新军院长。机构成员有张凤英、杨宁霞、李德芹、黄燕鹍、张恬恬、贾超、王珍、王莹、王帆等老师。研究所办公地点及门牌挂放位置位于乘务实训中心208,机构规章制度及文化建设齐全。
目前,客舱文化研究所主要面向乘务学院,下设航空服务英语、航空服务礼仪、形体训练、航空体能训练、客舱服务与管理、沟通艺术等6个航空类科研团队,致力于培养“品正 纪严 业精 体健”的航空专门人才。订单生面向山东航空公司、春秋航空公司合作培养空中乘务员或安全员,非订单生面向航空公司等单位自主就业。已培养毕业生570余人,登机率达90%,已有 20余人被选入山东航空公司“鲁雁”精品乘务组。
客舱文化研究所现拥有波音737-300教学科研平台、B737-800 服务训练舱、737-800 舱门训练器、A320 灭火模拟器、A330 陆地撤离舱、KAWAI 三角钢琴、现代民航 CBT 教学系统、航空心理专家测试系统等主要设备;空乘CBT 室、形象设计室、琴房、舞蹈房、形体训练室、茶文化室、酒文化室、体能训练室等多个专业实验室。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获奖率达80%以上,在全国排舞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山东省高职高专英语写作大赛等各级各类比赛中,共获得国家奖80余项、省级奖50余项、市级奖10余项。
客舱文化研究所现取得一系列成果:获山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3名教师获滨州学院教学优秀奖,多位青年教师在全校讲课比赛中获一、二等奖;承担省级课题5项、其他课题25项,主持或参与的项目获山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出版专著5部、教材2部,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教育部项目《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下航空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改革与实践》,山东省教改项目《基于CBT 教学平台的空中乘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等在业界产生重要影响;教材《民航公共关系与沟通》受到国内航空类院校的好评;课程《现代礼仪与安身立德》《乘务英语口语》获批山东省在线开放课程。
立足新时代,把握新形势,展现新作为。客舱文化研究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和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精神,在学校航空内涵建设的征程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锐意进取、开拓创新,致力于让更多的学子翱翔蓝天、放飞梦想,为学校建设以航空为主要特色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